2、登船一
上回书提到,六埠村来了一个奇人,该人酷似关公容貌,虽穿着如文人雅士,但身形举止一看便知是十足的的练家子。
此人在王五爷的指点下,朝保长走来。
因时值夏收,家家户户忙着收麦子,保长亦不例外,今年雨水调和,河滩上各家旱田收成不错。
见保长左手扶着旱烟袋,右手挥着鞭子驱赶拉着石碾的毛驴,近七月的骄阳似火,汗水已将褡裢后背浸湿。待保长转过身来,吧哒着旱烟低头瞧着石碾压过的麦秸,这麦秸在阳光照射下闪着耀眼的金黄。这时几个顽皮的男孩从保长身后偷偷地撩起麦秸抓起一把麦子便跑,嚷嚷着去小树林里粘知了(蝉)。
奇人快步走到保长面前,双手抱拳,彬彬有礼:“请问,您可是本村保长?”
保长年过七旬,身高七尺,鹤发童颜,精神矍铄。见保长不紧不慢吸着旱烟,视线从麦秸上移开,慢慢抬起头:“哦,您是?”
保长仔细打量来人,不由心头一震,额滴个神啊,好一个英俊后生。
“老人家,可否借一步说话?”来人面露愧色,谦恭相问。
保长瞬间意会了来人话中之意。立马唤来翻动麦秸的小伙,递过皮鞭,引领来人向大柳树走去。
保长隐居此地近四十个年头,因文韬武略无人匹敌,倍受到乡民拥戴,威望极高,村里大事小情都由他来拿主意。几十年来,保长接触过的过往商贾来客不少,唯此人与众不同。
保长与来人在柳树下的石墩上落座,旁边是一处三间的农居,坐北朝南的土坯房很简陋但也算规整,围墙四尺有余,可望见院里的石锁棍棒之类,习武人家是也。
保长开门见山:“公子何处来而来,有何贵干?”
奇人收回目光,正视老人说道:“在下来自子牙河上游,亦是自小习武,多行船于刘家疙瘩一带,今冒访贵宝地,见景色幽美,想暂居几日,还请您老人家首肯。”
保长听得此人回禀,不卑不亢,慢条斯理,心想:六埠虽偶有商贾过客上岸,多以避风易货为主,尚无提此要求者。且行船捕鱼者,吃住于一叶扁舟,四海为家。这暂住几日,怕是不切实意,定有他情。
保长并未说话,只轻轻地把旱烟袋往石墩磕了三下。奇人见烟袋所触及之处,留下深深的凿痕……就这功夫常人看到非吓坏不可。奇人明白,老人家此举是在敲打自己,这就是江湖传言的“亮亮活”。
奇人见状忙起身,深鞠一躬,道:“老人家,真是讨扰了,留恋美景只是其一,我有要事在身为实。我只求在河里行船、在码头旁搭一顶窝棚,逗留数日即可……”
保长听罢,沉思一阵:此人有何公务么?看此人绝非官场之人,谈吐举止又与常人迥异,俨然是世外高人。
保长站起身来,手缕银须笑道:“我六埠人向来好客,但住无妨。”
“谢保长应允!”奇人双手抱拳施礼。
保长道:“不必多礼,随我码头上走走可否?”。
“喏!”奇人哪敢怠慢。伸手示意让保长先行。
……话不多言,二人快步来到子牙河岸边。
此时的子牙河两岸绿树成荫,古槐古柳分立两岸,捕鱼和载货的小船穿梭于河面,知了拼命的叫着,不知疲惫。
子牙河大清河的水势汹涌,于村东南汇集一处,在划出一道完美弧度之后河面变得略窄了一些,绕于村东,眼前的子牙河宽数十丈。说来神奇汹涌而来的河水在码头前竟波光粼粼,风平浪静。
奇人情不自禁:“真是好地方!”
“隔河相望绿衣裳,南来飞燕霸一方;若需修得千秋业,插柳成荫固金汤!”奇人仰天而叹,若有所思。
保长无暇诗意,笑道“公子雅兴!”随即望向岸边的小船道:“可否登船一絮?”。
奇人躬身道:“保长请!”
……未完待续……